新闻资讯

跟踪云数,了解公司最新动态及行业新闻

工联网评2022年度工业互联网产业十大新闻

时光飞逝,又到岁末时,回顾2022年,那些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大事值得铭记。临近2022年收尾之际,工联网特别推出“2022年度工业互联网产业十大新闻”,聚焦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展现行业的风向动态。 1、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 信息通信业实现迭代跨越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布局工业转型发展,从“两化融合”到“两化深度融合”再到现在的工业互联网,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信息通信业实现迭代跨越,迎来从“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其中,工业互联网已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个,连接工业设备超8000万台(套),带动效应不断增强。5G基站总数达225万个,高质量外网实现地市全覆盖。“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4000个,覆盖22个重点行业,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 2、工业互联网首批国家级标准陆续发布 2022年,由我国牵头组织制定的工业互联网标准陆续发布 2022年10月,GB/T41870-2022《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GB/T23031.1-2022《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指南第1部分:总则》和GB/T42021-2022《工业互联网总体网络架构》3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是顺应新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趋势,发挥标准引导作用,打造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集中体现,对于促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11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消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组织制定的《面向工业自动化应用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该标准成为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该标准的制定有效填补了国际标准空白,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指引了新方向,标志着我国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 发布,5G基站数量超过225万个 2022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要推动万家企业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建成1000个分类分级、特色鲜明的工厂,打造100个标杆工厂,推动5G融合应用纵深发展。 《指南》的发布,对于指导各地区各行业积极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带动5G技术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截至10月末,5G基站总数达225万个,全国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城区均已实现5G网络覆盖;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已超过1万张。5G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潜能不断释放。 4、28家企业上榜2022年 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 2022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的通知》,表示经企业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确定了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 此次名单新增百度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等14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包括华为、阿里、腾讯、京东等28家知名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全国600多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脱颖而出。从数量来看,相较前两年增加了14家,几近翻番,由此也大为提振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相关各方的市场信心。 5、工业互联网安全形势趋紧, 工信部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深度行活动 当前,我国不断重视并持续升级工业互联网安全防御体系,但针对工业互联网的攻击威胁不断加剧,工业互联网安全发展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2022年5月,工信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深度行活动,提出深入宣贯工业互联网安全相关政策标准,健全自主定级、定级核查、安全防护、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专用技术和产品创新,培育壮大地方专业化服务机构,推动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指导督促企业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共同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 与此同时,各工业互联网安全厂商也在不断发力,包括奇安信、360等在内的企业,积极探索新的、更适用于工业领域的安全方案,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防御体系发展。 6、“5+2”国家顶级节点全面 建成,累计解析量超2126亿次 伴随着成都灾备节点上线运营,武汉、广州、重庆、上海、北京、南京、成都“5+2”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集中打造了自主可控、开放融通、安全可靠的标识解析体系,其创新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截止到2022年10月底,全国上线二级节点超过245个,分布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工业企业超19.5万家,覆盖机械、材料、食品等38个重点行业,累计标识解析量超2126亿次。平均每个二级节点,接入了不少于800家企业,平均每一个企业节点,注册了不少于1000万个标识,持续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2年11月,第二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行业应用指南》发布,涵盖仪器仪表、服装、环保、物流、建材、化肥、煤炭七大行业,为垂直行业产业链相关参与方落地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关键支撑,有助于加速构建标识应用和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7、工信部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 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 当前,传统工业园区面临“信息孤岛”、相互之间壁垒严重、产业协同难等困境。 2022年10月,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优势,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地市县域落地普及,促进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专题活动。推进政策进园区、网络进园区、标识进园区、平台进园区、安全进园区、要素进园区、应用进园区。 8、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4000个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走深走实越来越成为业内共识。其中,“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应用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2022年,我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4000个,在电子设备制造、钢铁、电力等十大重点行业,形成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无人智能巡检等一大批典型应用实践,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5G全连接工厂标杆。 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正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9、工业互联网融资环境稳中向好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改革深入推进,各类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工业互联网作为“硬科技”的主要赛道之一,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根据IT桔子数据库,截止10月11日,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2022年发生融资事件50起,融资金额为76.41亿元。 早在2022年1月,工业互联网领域就发生14起融资事件。融安网络、志翔科技、芯华章、优维科技等企业宣布完成数亿元融资。 此后,在2022年3月,双跨平台之一的蓝卓完成第二轮5亿元融资。4月雷沃重工获潍柴动力的15.84亿人民币战略投资。5月,工业互联网平台雪浪云完成超3亿元B轮融资等。 整体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融资情况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10、“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任务高质量完成 2022年,是“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收官之年。在今年11月,中国信通院发布《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估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任务高质量完成。全国4000余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5G全连接工厂”种子项目中,工业设备5G连接率超过60%的项目占比超一半,5G技术与工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5G+工业互联网”已形成二十大典型应用场景等。 可以看出,我国工业互联网落地场景覆盖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无论是行业的发展速度、质量,均交出满意的答卷。 来源:工联网iitime

2023-02-06

查看原文

工信部:52个工业互联网标准项目确定

近日,工信部发布《2022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项目计划》),工业互联网被划分进新型基础设施标准项目计划表,共计52个项目,涉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5G+工业互联网应用、时间敏感网络、边缘计算等方向标准的制定。 据悉,《项目计划》编制原则是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围绕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加强重点和基础通用类标准制定,提升标准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建立健全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 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支撑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项目计划》的新型基础设施标准项目计划表中,涉及到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标准的共有12项,主要包含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电机基本技术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知识图谱构建技术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设备上云通用管理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健康管理规范等四部分。 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设备上云通用管理要求》系列行业标准旨在为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工业设备上云提供参考指南,指导工业设备接入平台,帮助企业提升工业设备运行效率和综合管控能力。其中,第1至9部分系列标准已完成立项,依据《第1部分:总则》(2021-1292T-SJ)给出的工业设备上云通用参考架构和实施步骤,本批立项的第10至14部分(2022-1415T-SJ、2022-1416T-SJ、2022-1417T-SJ、2022-1418T-SJ、2022-1419T-SJ)标准分别针对工程车辆、风电设备、近海船舶设备、火力发电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重点行业工业设备上云,提出通用管理要求。 《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健康管理规范》系列行业标准旨在为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设备健康管理活动提供参考指南,明确工业设备实现上云上平台后具体场景的应用要求,助力企业通过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实现设备管理效率及效益的持续提升。本批立项的第1至5部分(2022-1420T-SJ、2022-1421T-SJ、2022-1422T-SJ、2022-1423T-SJ、2022-1424T-SJ)标准分别给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水电设备、风电设备、工程机械、采矿设备、化工设备健康管理的策略、实施路径及要求。 写在最后,工业互联网是典型的融合领域,原有的信息通信领域和工业领域的标准无法完全适用于工业互联网,所以需要针对工业互联网的融合业务特征和技术需求,制定面向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标准。“车同轨,书同文”,工业互联网标准的制定将影响工业互联网的技术路线、产业体系及产业化方向等,对工业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产业融合需要较长的磨合期,需要产、学、研、企各界共同努力,协同发展不断探索创新。 附:2022年第三批新型基础设施标准项目计划表工业互联网部分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3-02-01

查看原文

工联网评2022年度工业互联网产业十大新闻

时光飞逝,又到岁末时,回顾2022年,那些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大事值得铭记。临近2022年收尾之际,工联网特别推出“2022年度工业互联网产业十大新闻”,聚焦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展现行业的风向动态。 1、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 信息通信业实现迭代跨越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布局工业转型发展,从“两化融合”到“两化深度融合”再到现在的工业互联网,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信息通信业实现迭代跨越,迎来从“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其中,工业互联网已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个,连接工业设备超8000万台(套),带动效应不断增强。5G基站总数达225万个,高质量外网实现地市全覆盖。“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4000个,覆盖22个重点行业,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 2、工业互联网首批国家级标准陆续发布 2022年,由我国牵头组织制定的工业互联网标准陆续发布 2022年10月,GB/T41870-2022《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GB/T23031.1-2022《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指南第1部分:总则》和GB/T42021-2022《工业互联网总体网络架构》3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是顺应新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趋势,发挥标准引导作用,打造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集中体现,对于促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11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消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组织制定的《面向工业自动化应用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该标准成为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该标准的制定有效填补了国际标准空白,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指引了新方向,标志着我国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 发布,5G基站数量超过225万个 2022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要推动万家企业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建成1000个分类分级、特色鲜明的工厂,打造100个标杆工厂,推动5G融合应用纵深发展。 《指南》的发布,对于指导各地区各行业积极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带动5G技术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截至10月末,5G基站总数达225万个,全国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城区均已实现5G网络覆盖;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已超过1万张。5G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潜能不断释放。 4、28家企业上榜2022年 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 2022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的通知》,表示经企业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确定了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 此次名单新增百度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等14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包括华为、阿里、腾讯、京东等28家知名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全国600多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脱颖而出。从数量来看,相较前两年增加了14家,几近翻番,由此也大为提振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相关各方的市场信心。 5、工业互联网安全形势趋紧, 工信部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深度行活动 当前,我国不断重视并持续升级工业互联网安全防御体系,但针对工业互联网的攻击威胁不断加剧,工业互联网安全发展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2022年5月,工信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深度行活动,提出深入宣贯工业互联网安全相关政策标准,健全自主定级、定级核查、安全防护、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专用技术和产品创新,培育壮大地方专业化服务机构,推动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指导督促企业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共同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 与此同时,各工业互联网安全厂商也在不断发力,包括奇安信、360等在内的企业,积极探索新的、更适用于工业领域的安全方案,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防御体系发展。 6、“5+2”国家顶级节点全面 建成,累计解析量超2126亿次 伴随着成都灾备节点上线运营,武汉、广州、重庆、上海、北京、南京、成都“5+2”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集中打造了自主可控、开放融通、安全可靠的标识解析体系,其创新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截止到2022年10月底,全国上线二级节点超过245个,分布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工业企业超19.5万家,覆盖机械、材料、食品等38个重点行业,累计标识解析量超2126亿次。平均每个二级节点,接入了不少于800家企业,平均每一个企业节点,注册了不少于1000万个标识,持续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2年11月,第二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行业应用指南》发布,涵盖仪器仪表、服装、环保、物流、建材、化肥、煤炭七大行业,为垂直行业产业链相关参与方落地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关键支撑,有助于加速构建标识应用和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7、工信部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 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 当前,传统工业园区面临“信息孤岛”、相互之间壁垒严重、产业协同难等困境。 2022年10月,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优势,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地市县域落地普及,促进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专题活动。推进政策进园区、网络进园区、标识进园区、平台进园区、安全进园区、要素进园区、应用进园区。 8、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4000个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走深走实越来越成为业内共识。其中,“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应用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2022年,我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4000个,在电子设备制造、钢铁、电力等十大重点行业,形成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无人智能巡检等一大批典型应用实践,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5G全连接工厂标杆。 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正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9、工业互联网融资环境稳中向好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改革深入推进,各类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工业互联网作为“硬科技”的主要赛道之一,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根据IT桔子数据库,截止10月11日,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2022年发生融资事件50起,融资金额为76.41亿元。 早在2022年1月,工业互联网领域就发生14起融资事件。融安网络、志翔科技、芯华章、优维科技等企业宣布完成数亿元融资。 此后,在2022年3月,双跨平台之一的蓝卓完成第二轮5亿元融资。4月雷沃重工获潍柴动力的15.84亿人民币战略投资。5月,工业互联网平台雪浪云完成超3亿元B轮融资等。 整体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融资情况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10、“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任务高质量完成 2022年,是“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收官之年。在今年11月,中国信通院发布《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估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任务高质量完成。全国4000余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5G全连接工厂”种子项目中,工业设备5G连接率超过60%的项目占比超一半,5G技术与工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5G+工业互联网”已形成二十大典型应用场景等。 可以看出,我国工业互联网落地场景覆盖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无论是行业的发展速度、质量,均交出满意的答卷。 来源:工联网iitime

来源:工联网iitime

2023-02-06

工信部:52个工业互联网标准项目确定

近日,工信部发布《2022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项目计划》),工业互联网被划分进新型基础设施标准项目计划表,共计52个项目,涉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5G+工业互联网应用、时间敏感网络、边缘计算等方向标准的制定。 据悉,《项目计划》编制原则是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围绕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加强重点和基础通用类标准制定,提升标准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建立健全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 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支撑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项目计划》的新型基础设施标准项目计划表中,涉及到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标准的共有12项,主要包含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电机基本技术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知识图谱构建技术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设备上云通用管理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健康管理规范等四部分。 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设备上云通用管理要求》系列行业标准旨在为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工业设备上云提供参考指南,指导工业设备接入平台,帮助企业提升工业设备运行效率和综合管控能力。其中,第1至9部分系列标准已完成立项,依据《第1部分:总则》(2021-1292T-SJ)给出的工业设备上云通用参考架构和实施步骤,本批立项的第10至14部分(2022-1415T-SJ、2022-1416T-SJ、2022-1417T-SJ、2022-1418T-SJ、2022-1419T-SJ)标准分别针对工程车辆、风电设备、近海船舶设备、火力发电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重点行业工业设备上云,提出通用管理要求。 《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健康管理规范》系列行业标准旨在为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设备健康管理活动提供参考指南,明确工业设备实现上云上平台后具体场景的应用要求,助力企业通过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实现设备管理效率及效益的持续提升。本批立项的第1至5部分(2022-1420T-SJ、2022-1421T-SJ、2022-1422T-SJ、2022-1423T-SJ、2022-1424T-SJ)标准分别给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水电设备、风电设备、工程机械、采矿设备、化工设备健康管理的策略、实施路径及要求。 写在最后,工业互联网是典型的融合领域,原有的信息通信领域和工业领域的标准无法完全适用于工业互联网,所以需要针对工业互联网的融合业务特征和技术需求,制定面向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标准。“车同轨,书同文”,工业互联网标准的制定将影响工业互联网的技术路线、产业体系及产业化方向等,对工业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产业融合需要较长的磨合期,需要产、学、研、企各界共同努力,协同发展不断探索创新。 附:2022年第三批新型基础设施标准项目计划表工业互联网部分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3-02-01

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云数公众号

咨询热线

客服在线时间

工作日:9:00-18:00

客服电话

18921165082

0510-88318566

在线留言

在线留言

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您

您的称呼 *

您的电话 *

公司全称 *

验证码 *

请将以上内容填写完毕电话格式错误

联系我们